不論是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或與競爭力(competitiveness)都是經濟領域或是商管領域重要的課題,因此前前後後有許多學者投入研究,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chael Porter了;相信各個學者對這兩個名詞都有自己獨到的定義或認識,本文亦無意對這兩個名詞做深入的爬梳;而是針對這兩個既密切又容易混淆的名詞間的關係,作一點澄清。
在企業的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定義方面,本人採用馬浩(2004)的定義:
「競爭優勢為某個企業相對於另外一個或一組企業,在任何一種維度、特質或層面上的不對稱性(asymmetry)或差距(differential),這種差距使得該企業能夠比對手更好地為顧客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至於競爭力的定義,本文則採用Khaili (2000)的定義:
「競爭力(competitiveness)是指國家或是企業在相關團體中所處的地位;企業的競爭力是將其產出與競爭者的產出作一比較,並決定其在市場的優劣。…企業必須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並達成獲利目標,方可維持其優勢及競爭力。」
由以上的競爭優勢與競爭力的定義觀之,兩者在概念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異的之處;在相同的地方方面,兩者皆強調「比競爭對手(國家、產業或企業)更好地為顧客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並因而獲利。」不同的地方則是競爭力強調「產出」,也就是「營業額」、「獲利」、甚至「市場占有率」…等實際的Output;而競爭優勢則強調「能夠」,也就是「能夠」比對手更好地為顧客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故其潛在的意義為「發揮競爭力的能力」。若此,企業獲利、競爭力、與競爭優勢的關係如圖所示。
圖、競爭優勢與競爭力關係圖
上圖中較過去學者增加「排除競爭者競爭」的項目,係因在市場中競爭,構築競爭障礙往往為有力的競爭武器;例如掌握稀少的資源,使競爭對手無法獲得該項資源或取得的成本高於本公司,使其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又如,公司具有完善的專利組合(patent portfolio),利用專利權的專屬排他性,排除競爭者的競爭或是需付高昂的權利金,墊高成本。在圖中本文將競爭優勢放在競爭力的下方,係認為競爭優勢為企業獲得競爭力的「基石」,至於企業是否能將此資源轉換為競爭力,則需經過經營管理的洗禮。
參考文獻:
馬浩,2004,競爭優勢解剖與集合,北京:忠信出版社。
張善政(譯),2002,科技管理:競爭力與價值創造的關鍵,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Khalil, T. M., 2000,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the Key to Competitiveness and wealth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