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近年來臺灣在國際產業的競爭中,漸漸地失去競爭力,過去以OEM、ODM的大量生產製造的模式已無法與鄰國與地區競爭,導致經濟衰退、年輕人薪水停滯、且失業率遠高於其他族群;除產業必須走向自主創新的道路外,鼓勵年輕人創業即成為政府重要的政策。
為因應此一目的,政府近年來風起雲湧地推動與創業有關的活動,在科技部有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教育部有U-start、經濟部有創新育成中心、各縣市都有相關的創業輔導措施與提供創業空間…等等;各大專院校在教育部的鼓勵與要求之下,紛紛成立三創中心、創業加速器、Maker space、…,一幅創業救國、救經濟的氛圍。
然質疑鼓勵大學生創業的聲音從沒少過,例如:大學生的專業知識不足、涉世未深、人脈不足、經濟能力有限、…,剛畢業的大學生適合創業嗎?創業原本已是高風險的“活動”,要年輕人創業不就等於要年輕人去“送死”?老師自己都沒創過業,夠能力教學生創業嗎?老師自己都不創業,有什麼立場鼓勵學生創業?如果創業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不是在教學生如何創業,那教什麼?更根本的問題是創業能教嗎?若真的有一大堆大學生創業,但創的公司都是“微公司”,對經濟有幫助嗎?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自民國92年成立以來,即於日二技、夜二技開授創業管理課程,迄今已快20個年頭,累積了相當多年的經驗,可謂“經驗豐富”,然檢討起來,除教學內容與學生的互動有些精進之外,其實成效乏善可陳。
2015年,本人應學校要求參加教育部委託臺灣科技大學舉辦“2015國際創新創業研習”活動(或稱之為“2015 SEE Taiwan”),學習多年來盤據全美創業教育評比第一名的Babson College的創業教育理念、體系與作法。課程於3月13~16日共舉行四天,課程中觸發本人的反思,深刻檢討本人經營創業管理課程的方向與教學內容。在此背景下,本人蒐集學者探討創業教育的相關研究,反思目前臺灣與世界創業教育的價值、困境、目的、理念、內涵、方法、以及評估等等面向,以為參考,並完成【創業教育的理路】之長篇整理文章,以釐清相關觀點。
次年(2016年),本人在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的要求下,以及學校的期望與鼓勵下,開始推動本校第一個創業學程【創新創業圓夢學程】,招收第一批跨領域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