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步的成功
首先應先釐清什麼是「成功」定義?如技術地圖的定義,技術地圖係建構一條由現在到未來的產品與技術的發展「路徑」,將企業的市場策略、滿足目標市場的產品、該產品所需的關鍵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發計畫、以及所需投入的資源,整合在產品技術地圖中,使公司清楚地掌握未來幾年內預計要開發的市場、發展的產品、以及所需的關鍵技術;因此,達成以上技術地圖的定義,即可稱為「初步的成功」,也就是建構出一條由現在到未來的產品與技術的發展路徑。
二、深度的成功
然達成以上的成就僅能稱之為「初步的成功」,本人認為要達到深度的成功必須達到以下的境界:
- 對未來市場的趨勢、產品功能的演化、技術發展方向有深刻的認識,且超出公司內部相關人士未做技術地圖之前的認知:以過去實際輔導的經驗,企業初次繪製的技術地圖往往在高階主管的眼中,只是將企業現有對產業的知識與產品的認知整理成一張圖表而已;並不能因提出新的看法而讓高階主管感到印象深刻,進而感動;導致這種原因有很多,包括:
-
-
- 由於技術地圖的製作有一定的難度與深度,初次導入時,顧問往往為順利解說導入的步驟與方法,僅要求參與的同仁將現有的知識拿出來繪製成初步的技術地圖即可,並不要求深入針對市場的趨勢、產品功能的演化、以及躍進的技術進行探討;因此,初步的成果中並不會呈現令人振奮的資訊;
- 當然另一種更可能的情形是,公司參與的同仁對市場的認知、產品的演化、甚至技術的發展也沒什麼概念,甚至沒「興趣」研究,導致技術地圖所呈現的結果乏善可陳;
- 高階主管對技術地圖的期望過高:有些企業會期望技術地圖像「魔法棒」一樣,公司在經過技術地圖的程序運作之後,可產出未來5年、甚至10年的發展地圖;然就技術地圖的本質而言,其是提供一套方法以促進公司內部的對話,以及對市場、產品與技術的思考,進而整理出發展的路徑;它本身並不能「變」出什麼把戲。
-
- 時間跨度應超越公司現有的業務週期:以過去實際輔導企業的經驗,企業初步繪製的技術地圖時間跨度僅2~3年,再遠則能見度不高;這種現象即顯示企業內部對未來沒有深切的探討與看法;因此,成功的技術地圖應超越公司現有業務週期的時間跨度;
- 內化成為公司研發策略(甚至經營策略)的例行性活動:市場瞬息萬變、技術日新月異,若製作一張技術地圖即想能長久運用,無疑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正確的作法是每年依市場與技術的變化,滾動的更新,內化為企業的例行性活動。
三、如何確保技術地圖在企業內「生根」與「深耕」
有了「成功」的定義之後,則討論企業應如何導入才能確保技術地圖在企業內「生根」與「深耕」,進而成功,以下是我們的建議:
- 循序漸進:由於技術地圖的製作有一定的難度,無法一次到位,因此在必須循序漸進的導入,我們的建議分為三個回合(runs):
-
- 第一回合以介紹技術地圖的步驟與方法為主,運用公司現有的市場、產品與技術知識,繪製初步的技術地圖;讓參與者瞭解與熟悉技術地圖的原理與方法;這個階段約花1~2個月;
- 第二回合進入技術的深層領域,包括深入瞭解市場的趨勢、產品的演化與躍進的技術,並將時間跨度拉長至3~5年,甚至10年;這個階段約需花6~12個月;
- 第三回合將技術地圖標準化與制度化:標準化包括製作技術地圖的步驟、各式表單、方法、…;制度化,則包括例行化、技術優先度排序與挑選、經費分配、…等等。
-
- 內部專家的養成:一方面企業不能老是找外部的專家輔導、一方面企業需針對內部的運用需要與特殊環境,調整技術地圖的步驟、方法、表單,甚至開發自動化的資訊工具,以協助技術地圖的製作;因此企業內部需培養技術地圖的專家,以內化技術地圖,一如企業培養「專利工程師」;
- 心態調整:在過去輔導企業的經驗中,往往遇到兩種心態:
-
- 本公司過去已導入不少新的「技法」,且都不太成功,這只不過是另一個「技法」,在短暫風暴之後,公司又會趨於平靜;
- 參與的人員「裁判員」的心態挑剔「技術地圖」不完備的地方,而不是「挑選」技術地圖可用的地方,與想辦法「周延」不完美的地方。
-
前者,的確是一項令人憂心的課題,這代表企業尚未發展出一套導入新「技法」的運作模式,若僅是請技術地圖的專家來公司演講幾次、辦幾次的workshop,即期望公司會自動吸收而內化成為內部的例行性活動,無疑是另一次的失望開始;正確的作法是公司需成立內部專家團隊,包括「技術地圖研析小組」將外部專家的知識做第一手的吸收、消化、內化、運用、與調整,以及「產業研析小組」提供市場趨勢分析、產品演化分析、與技術發展分析、…等知識;並長期請外部專家指導,再加上高階主管的支持,方有可能成功;後者的心態本人難以置評,但卻常常遇到,往往在單位內導入時發生,而非在演講或介紹技術地圖時發生,唯二的解讀是「導入的顧問將技術地圖『吹噓』的太好,能治百病,令聆聽者不滿」或者是「聆聽者為免又多一樁大事,盡量地挑剔技術地圖的『技法』,將影響縮至最小,萬一沒達成預期的目的,是技法的錯,不是我的錯」;因此,要成功導入技術地圖需調整心態,相信技術地圖(至少部分工具)對公司之研發規劃有一定的幫助(否則為什麼日本有80%的公司導入技術地圖,韓國三星公司強調技術地圖為科學化的工具,有助於企業長期的研發規劃),並願意調整運用到公司中;
- 「速食」文化的調整:速食文化產生兩種心態,一種是「短期」心態;一種是「簡單」心態;短期心態是指看短不看長,認為長期規劃是沒有用的,也看不到那麼遠;簡單心態係指希望技術地圖是一件很簡單的工具,最好只有兩三個步驟、能在一個下午完成,但又能產生令人興奮的結果;雖然將技術地圖的導入步驟簡單化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然我們總是認為效果最重要,「簡單」是「紅利」;且「簡單」即代表進入障礙低,一個進入障礙低的工具不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 技術地圖應有高階主管的支持:這個論點已是老生常談了,但非常重要;由於技術地圖的導入需耗費企業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高階主管的支持即變得非常重要;且高階主管應有技術地圖無法一次到位的認知,並能長期支持;最後,高階主管需「強迫」納入將技術地圖納入公司例行化的策略規劃流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