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地美國在技術的創新能力方面睥睨寰宇,但這並不意謂產業亦能維持不墜的競爭力或獲利能力。自1970年代開始,美國產業受到日本以及許多亞洲和歐洲國家產業的威脅,逐漸開始喪失她們的競爭力,這些產業包括:汽車、鋼鐵、家電、…等等;到了1980年代,各國輸美的產品由一般「傳統」的產品轉變為高科技產品,使得美國許多重量級的製造廠商受到很大的衝擊。美國競爭力的衰退促使許多組織開始重視和尋找可以幫助美國重振雄風的辦法,這些單位包括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國家工程學院、國家科學基金會、產業組織和教育機構。其中在國家研究指導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支持下,於1986年5月組成了一個工作小組,開始針對美國競爭力失落的原因作了一系列系統性的研究及討論。並於1987年2月出版了《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the Hidden Competitive Advantage》的報告,其研究顯示:「美國產業衰退的問題,很明顯地並不是導因於新科技的發展能力不足,而是由於缺乏對科技有效的管理及運用。」並做成以下八點具體建議,以期再次獲得競爭力 :
1. 將技術整合至公司整體的策略目標。
2. 使投入與產出技術更為有效。
3. 更有效地評斷技術的價值。
4. 發展更好的新技術移轉與消化的方法。
5. 縮短新產品開發的時程。
6. 管理大型、複雜、跨領域或跨組織的專案、計畫及系統。
7. 管理組織內部對科技的運用。
8. 有效地運用技術專業人員。
此外,在該報告中並對「技術管理」的目的作進一步的闡述:
「技術管理所努力的方向便是讓組織能更有效地完成預設的目標,並達成更高的效率及生產力,同時技術管理也重視如何在日漸增加的全球市場中獲得競爭力,以確保企業的生存。要達到這些目標,管理者需要對組織內現存的每一項技術進行持續的評估與規劃,而適時地發現、規劃和執行技術的能力則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自此,「技術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MoT)的相關課題,普遍受到政府、產業、與學術界的重視。
參考資料:蔡璞,2007,技術資源規劃—理論與實務,鼎茂圖書,第一章。
張善政(譯),2002,科技管理:競爭力與價值創造的關鍵,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Khalil, T. M., 2000,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the Key to Competitiveness and wealth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