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整理了新產品類型與新產品失敗的原因,為了降低新產品開發的失敗率,本文將討論新產品開發管理流程的設計原則以降低新產品開發的失敗率。
首先,我們整理企業開發新產品的真實場景:
- 幾乎沒有驗證新產品的構想是否是顧客需要的?或只是企業自己腦補的?
- 88%缺乏完善的初步篩選機制;
- 65%並未進行全面商業化前的市場分析;
- 許多方案一經立案好像直達車,在過站(審查會議)時,速度稍微減緩,但在未達終點(產品上市)時,從未真正停下來檢視本產品是否真的值得開發;
- 沒有嚴格的執行每一項新產品開發流程所規定的工作;
- 想執行的計畫太多,沒有優先順序,使得眾多新產品的資源不足;
- …
由以上的產業現況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真實的狀況即是如此;企業好像沒有真正的對新產品開發的流程進行管理,以自由發展的方式將產品開發出來,然後上市;這樣隨興的態度怎會不導致產品開發失敗呢?
因此,為提高新產品開發的成功機率,我們將新產品開發的流程分為兩個階段(phases),第一個階段是確定產品的確是顧客要的,且有足夠的市場胃納;第二階段則正式成立新產品開發專案,建立適當的產品開發流程,並納入管理。
第一階段,確定產品是顧客要的,且有足夠的市場胃納
新產品開發最關鍵的思維在於「慎始」;慎始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決定開發什麼產品?以及產品長什麼樣?也就是前者瞭解顧客要什麼?後者則是我給顧客什麼樣的產品,才會受到顧客的青睞?
如前文所述,在現在的創業實務中,創投界引入了產品/市場契合(product market fit)的觀念,這個觀念在新產品開發的領域一樣適用;在新創界將創業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探討問題與解決方案契合度(problem solution fit)(請參考產品/市場契合為台灣新創界需要強化的重點領域);其次為驗證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第三階段則為募資,開始準備正式成立公司,此時才有比較大筆的資金投入創業的項目;如Steve Blank所述,在達成產品/市場契合之前,新創團隊只是暫時性的組織,也就是隨時可以解散,俟達到產品/市場契合之後,才有底氣成立公司(請參考:產品/市場契合為什麼那麼重要?);新產品開發也是一樣,在沒有達成產品/市場契合之前,新產品開發專案只是紙上作業,俟達到產品/市場契合之後,才能正式成立新產品開發專案,將計畫端上台面正式開始,如圖一所示。
圖一、新產品開發三階段架構圖
因此,要成功開發新產品首重慎始,確定本公司想開發的產品是顧客要的,且有足夠大的市場胃納。
第二階段,建立優質的新產品開發流程
此時企業正式成立新產品開發專案,將整個產品開發活動納入管理,此階段應注意的關鍵因素整理如下(但不限於):
- 市場導向:於流程中不斷與顧客保持溝通,廣納顧客的意見;
- 在正式成立新產品開發專案之前及早對產品做出精確定義(規格);
- 建立一套嚴格的「過關/淘汰」系統:當產品開發不如預期時,管理階層能毫不留情地淘汰不合格的產品開發方案;
- 留心流程中各工作的執行品質,並符合高水準的要求;
- 新產品開發流程必須完整,涵蓋所有主要活動,絕不可偷工減料;
- …
為確保新產品開發如期、如質、如資源完成,建構一個嚴謹的新產品開發流程有其必要,其建構原則如下:
1. 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使用PDCA
圖二上半部為新產品開發的流程,分為:顧客/使用者的需求探索、產品的概念設計與細部設計、建構雛形件、試量產與量產、市場測試與正式上市、顧客服務等幾個階段;圖二下半部則說明各個階段皆應使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的管理循環,確保每個階段皆能如質的完成。
圖二、新產品開發流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使用PDCA
2. 由上而下展開
新產品開發流程由顧客/使用者的需求開始,並將顧客/使用者的需求寫成需求基準(Requirement Baseline);接著由工程師與行銷人員共同將顧客/使用者的需求展開成產品所需要的功能與性能要求,例如:企業市場調查結果顯示,顧客/使用者想要一部「省油有感的車」;工程師與行銷人員就要先定義什麼樣油耗的車是讓顧客/使用者「省油有感」?然後由工程師構想出本公司可以給出什麼樣之省油有感的設計方案,並挑選出最能符合顧客/使用者需求的車輛設計,並將之寫成功能需求基準(Functional Baseline);其次工程師再將車輛的整體設計下放(Allocated)到各個主要功能模組,例如:引擎(如果最後的設計方案還使燃油引擎的話)的油耗效率是多少?車輛的風阻係數(風組係數會影響車輛行駛時的阻力)是多少?車身重量(車身重量也會影響到車輛要有多大的馬力才能驅動整台車輛)是多少?當然這些因素是互相連動的,因此設計要綜合各項相互影響的因素,進行整體的設計(英文稱之為:Design Synthesis);將整體設計的結果整理成各重要功能模組的設計基準,我們稱之為Allocated Baseline(中文沒有對應的名詞);最後,設計完成後,進入製造生產,將各模組、元件的製造要求整理成產品基準(Product Baseline),如圖三所示。
由以上對圖三的描述可知,產品開發由上(顧客/使用者最大)而下(生產製造)層層展開,下游工作的依據需參照上游的基準(Baseline)來進行,不宜(也不應該)無中生有或刪除;否則所開發出來的產品與原先的設計會天差地遠。
這裡多說一句,日本豐田汽車的看板管理,後來發展成大家耳熟能詳的精實生產(Lean Production),也就是在生產過程中不浪費、不生產顧客未下訂單的產品;然比較鮮有人知的是日本豐田汽車的精實產品開發(Lean Development),其中一個重點是上面所提到的整體的綜合設計(Design Synthesis);日本豐田會將各個相互權衡(trade off)的設計參數事先建立圖表,以快速查表的方式找出最佳解(也許只要一分鐘吧!)而不是等要權衡時,才開始花數天、數星期的模擬分析,找出最佳解;這是為什麼他們精實產品開發速度超快、開發成本超低的秘訣之一。
圖三、新產品開發流程由顧客/使用者的需求開始層層展開
新產品設計雖然由上而下層層展開,但不是單向流動的,而是來來回回討論、驗證、修改的,也就是使用PDCA的管理原則;因此,顧客/使用者需求與產品功能/性能需求及分析/功能下放(Allocation)間形成來來回回的需求循環;產品功能/性能需求及分析/功能下放(Allocation)與設計又形成另一個來來回回的設計循環;最後的產品又需與顧客的需求做來來回回的確認,也就是驗證循環;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不可輕忽,如圖四所示。
這裡又多說一句,對於那種不走回頭路、單向進行的產品開發流程稱之為,瀑布式產品開發(Waterfall Product Development),水如瀑布般的,一去不復回;瀑布式產品開發流程以現在的角度看來,已經不合時宜了。
圖四、新產品開發需在各個活動間來來回回穿梭
3. 每個重要階段要進行驗證
各個階段在執行完,告一個階段之後,都要回頭驗證現在的執行結果是否偏離當初的設定(初衷),這與上節所說的來來回回修正不同;上節的來來回回修正係指工作同仁在工作時,要不斷的參照上游的需求基準(Baseline),來進行下游的工作;這裡所說的驗證係指,各階段工作完成之後,企業要建立一個驗證機制,來確認工作沒有偏離當初的設定基準;此外,在新產品開發的流程中,還要設計很多的「關卡」點,來「審查」產品的開發是否符合需求,如圖五所示。
重要的「關卡」點都建立在每一個基準(Baseline)完成之後,例如顧客需求基準完成之後,就要設立一個關卡點,來確認是否對顧客/使用者需求有深刻的瞭解?有沒有遺漏?哪些需求對顧客/使用者最為重要?…等等。
重要的驗證有驗證(Verification)與妥當性確認(Validation);驗證(Verification)為確認設計的成果是否滿足各項在設計開始時所制訂的性能要求基準;例如:前例如果公司認為讓顧客/使用者有感的省油車輛,係指每一公升油可以跑25公里,那現在所設計出來的車輛是否有達到25公里/升的性能?如果有,則代表符合驗證的條件,如果沒有,則當然沒通過驗證的條件了。
至於妥當性確認(Validation)係指確認最終產品是否具備滿足顧客/使用者的要求以及是否真能讓顧客滿意(讓顧客/使用者有感);又如前例,當企業交付一公升油可以跑25公里的車輛給顧客/使用者試用,顧客卻不滿意?因為為了省油,設計師將加速的暴衝力(扭力)調成較為和緩,以免車輛為了獲得突然的暴衝力而費由,讓顧客/使用者感覺加速力道不夠;因此導致其對新設計的車輛不滿意,也就是產品沒有通過顧客/使用者的妥當性確認。
您也許會納悶,顧客/使用者不是要省油有感的車輛嗎?怎麼又轉到對加速力的需求呢?是需求轉變了嗎?
事實上,顧客/使用者在提出需求時,僅會對不滿意/不滿足的地方發聲,對已滿足的部分不會發聲或提醒;因此,在與顧客/使用者溝通時,要注意顧客所提出的需求,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形下,有這個需求」;而不是「我為得到這個需求,可犧牲產品的其他性能」,不可不查也!
圖五、各個階段完成之後,要回頭驗證是否偏離「初衷」
4. 新產品開發流程依產品的複雜度,而適當的調整
雖然我們強調新產品開發的流程設計原則要符合以上諸多條件;然,但如果產品本身很簡單,當然就不需要將產品開發的流程搞得那麼複雜。
我記得很多年前,我早上開車出門上班,我發現我家門口突然來了一個攤位、上面插了一個牌子,賣飯糰;說攤位有點太抬舉他了,不就是一張圓板凳,上面放了一個裝飯的木桶而已;早上吃飯糰看起來不錯,我就停車向他買飯糰,於是他將木桶打開,幫我準備飯糰,我看了一下木桶裡頭的飯,就幾碗飯,大概可以做10個飯糰吧!往後的幾天,我都有看到他在那賣飯糰,然後就不見了。
這給我很大的啟發,一個小販,就知道用很低的成本進行市場測試,測試這個地點會不會有人停下車來買早餐?飯糰是不是好的早餐項目?如果不是,就換個地點試試看、或換個早餐的態樣試試看;這樣的新產品開發與測試流程並不複雜,就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將產品做好,在測試的地點賣賣看,如果效果不錯,就繼續,如果效果不好,就換地點或換產品。
但如果產品很複雜、性能與品質要求都很高,兩個步驟當然就不夠;因此,設計適當的產品開發步驟至為重要,太簡要,無法確保產品開發的品質、性能、以及是否滿足顧客/使用者的需求;太複雜,則浪費資源與時間、拖延上市的時效;圖六為因應不同複雜度的產品,可由簡單的兩個新產品開發的步驟發展到10個新產品開發的步驟;主要的係依據產品的複雜度與專案的風險控管來決定。
圖六、新產品開發的流程的步驟依產品的複雜度與專案的風險來決定
圖七則為建議的新產品開發流程,當然需依照產品屬性、複雜度、品質與技術要求等因素而做刪減或增加;圖七第一步(Problem/Solution Fit)為設計思考或新產品創新技法所關注的重點,第二步(Product/Market Fit)則為產品市場契合所關注的重點;當通過第二步之後,則新產品開發專案才正式啟動,進入嚴格的「關卡」管制;在以後的文章中,將會一一介紹。
圖七、建議的產品開發流程
結語
要想大幅降低產品開發的失敗率,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確定產品是顧客需要的,且有足夠的市場胃納;第二是:建立優質的新產品開發流程,並確實管理;
然建構優質的新產品開發流程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1. 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使用PDCA;2. 由上(顧客/使用者)而下(生產製造)層層展開,下游工作需參照上游的基準(Baseline)來進行,不宜(也不應該)無中生有或刪除;3. 每個重要階段要進行驗證;以及4. 新產品開發流程依產品的複雜度,適當的調整開發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