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Blog文章是一篇篇PO上網的,各篇文章間的關連性並不強,因此值此Blog分享的尾聲,有必要針對本Blog各主題內文章的關連性進行梳理,以利瞭解本主題到底分享了哪些重要的觀念;若是第一次進入本Blog可以由各主題的導讀看起,然後點進相關的連結,一篇篇的瞭解。
本文梳理新產品開發與創新的Blog文章,由於本主題的文章較多,我們分為兩次導讀,首先梳理新產品的類別、創意、以及失敗的原因。
一、緣起
多年來我一直跟工業技術研究院有合作關係;大概在2000年過後,我完成了企業經營管理自評表與研發管理的自評表,並上網讓企業自填問卷,以獲得他們的初步經營與管理建議;很可惜該網站因疏於維護,最後在作業系統更新之後就不能用了。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調查研發導向的企業最重視的研發管理課題是「新產品開發管理」(第二順位是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加上我本人在中山科學研究院有認真研究過「系統工程」(也可以說是大型(武器)系統的新產品開發管理)因此認真的將新產品開發的管理這個主題整理成PPT以利與業者分享。
基本上新產品開發分為新產品開發專案「立案前」與「立案後」的兩大階段,本篇我們先整理立案前的認知。
二、新產品的類別
我們在談論新產品的時候往往以為所謂的新產品是市場「全新」、企業「全新」的產品;但事實上企業的新產品的定義完全不同,指的是企業推出與過去不同的產品,不論是舊產品的改良、或推出市場上已有的產品,但我企業沒有的產品,這些都算企業的新產品,如圖一所示;圖中縱軸部分為企業的新穎性,橫軸則為市場的新穎性;只有對企業全新、對市場全新才能算市場「全新」的產品,約只佔企業新產品的10%;圖中其他的「圈圈」的數字為該「新產品」佔企業所有新產品的比率;限於篇幅的關係,我就不一一介紹每個圈圈的內涵。

圖一、產品技術新穎度與市場新穎度間的關係圖
在這樣的啟發之下,我將縱軸改為企業技術的新穎度,並與市場新穎度間建立關係,如圖二所示;在縱軸的技術新穎度的維度方面,又分為企業技術領域、產業技術領域以及科學與躍進技術領域三個區塊;在橫軸方面,由左自右分別為現有市場、新市場、以及新興市場/新的生活形態等三個層次;所謂現有市場係指企業目前經營的業務市場,新市場則包括:1. 目前由產業中其他業者經營但本公司未涉及的市場;2. 鄰近產業的市場,也就是目前產業中的業者雖然沒有經營,但該市場的產品的運作(運用)方式與本產業相似;以及3. 新興的市場,甚至因為這個新產品促發人們新的生活形態。

圖二、新產品可分為技術新穎度與市場新穎度兩個不同面向
在這個架構中,我們可以將企業的新產品歸類出七種不同類型,整理如下:1. 降低產品成本或提升產品品質;2. 產品功能的改良或修正;3. 開發市場已有的產品;4. 產品新穎化;5. 新穎化產品;6. 現有產品型態的擴充;7. 新生活形態與新產業的產品。同樣限於篇幅的關係,本文對以上七種類型的產品就不詳述了,詳請參閱:新產品的類型與技術地圖。
二、新產品的創意從何而來?
在新產品的創意從何而來?的文章裡,我整理了許多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老闆指示、靈機一動、新技術的驅動、成本或品質精進的需要、(研發)的同仁創意、顧客/使用者提出、問使用者或觀察使用者、市場的變化與趨勢、競爭者的激發、其他領域的啟發、同業建議與激發、參考國外相似業者的產品、市場資訊、進口替代、…等等。
但依照不同的產品類型,例如:現有產品改良與創新、衍生性新產品、革命性的新產品等類型,各有各適合的工具,詳請參考:新產品創意技法—現有產品改良與創新篇、新產品創意技法—衍生性新產品篇、新產品創意技法—革命性新產品篇,於此也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進去參閱。
三、新產品開發失敗的原因
開發新產品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活動,沒有一家企業可以沒有產品而存活在市場上的,也沒有一家企業可以不開發新產品、只賣一項產品,而在市場長久存活的;然開發新產品的失敗率極高,稍有不慎,企業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倒閉收場,不可不察也。
雖然新產品失敗的比率沒有像創業的失敗率那麼高,但也高得嚇人,綜整新產品失敗的原因如下:
- 非顧客/使用者急迫需求、產品了無新意,激不起顧客/使用者購買的動機;
- 市場分析錯誤或市場規模太小,不足以支撐產品開發所有的花費;
- 非公司本行;公司對相關的技術、通路、生產外行,無法運用公司現有的能力,也無法與現有市場中的業者競爭;
- 目標市場界定錯誤,以為有市場,但實際卻是空中樓閣,沒有市場;
- …等等。(詳請參閱:新產品類型與新產品失敗的原因)
圖三將以上各項導致產品上市失敗的原因與新產品開發流程間的互動關係進行對照;圖中縱軸為以上各項新產品開發失敗的原因,橫軸則為新產品開發的簡要流程;圖中相對應的紅色圓點則為兩者的交集,例如評估市場規模與機會為新產品開發的第一步,若評估失誤或錯估,則會導致新產品開發失敗,故在「錯估市場規模或機會」與「市場定義」的交集處給予紅色圓點,表示兩者相關;其餘類同,就不再贅述了。
觀察圖三可知,若新產品開發團隊在新產品開發的早期即針對新產品開發的各個面向認真探討,則各種會導致產品開發失敗的因素都應在產品開發的早期被發現,而不至於等到產品上市之後,才驚覺產品沒有市場或沒有競爭力,導致上市失敗。

圖三、新產品開發失敗的原因與產品開發流程的對應的關係
四、有利創新性產品成功的思維與運作方式
擁有產品開發的技法與工具只是開發出好產品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有利創新性產品成功的思維與運作方式;第三步則是建構有利創新性產品成功的運作體系或組織;第一步著重在產生新產品的構想,這部份我們已於第二節說明過;但即使有好的工具,新產品是否會成功?還是有待建立有利產品成功的思維與運作方式,也是本節提示的重點;至於第三部份(建構有利創新性產品成功的運作體系或組織)可參考如何建構有利創新研發的運作體系。
至於第二部份(建構有利創新性產品成功的思維與運作方式)則有以下四個重點:
1. 好的產品打動人心
2. 問顧客不會讓你得到創新性的產品
3. 產品開發初期,反覆驗證很重要
4. 問題空間 vs. 方案空間
詳可參考:有利創新性產品成功的思維與運作方式。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則可著手建立有助於新產品開發成功的管理原則與先產品開發流程,此一部分我們留到下篇導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