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OEM(或ODM)型態為主的公司,其業務的發展主要是依照顧客的需求而成長,即使公司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繪製自己的技術地圖,根本派不上用場;因此,OEM(或ODM)類型的公司認為只要能快速依照顧客的規格需求提供所需的產品即可,根本不需要繪製自己的技術地圖,其理由如下:
- 公司不認為自己對市場趨勢的看法或對產品功能發展的方向會與顧客一致,因此自己花下心力發展的技術地圖與顧客的需求並不一致,以致於南轅北轍,而白做功;也許公司需回過頭來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們對市場的趨勢、產品功能的發展方向會與顧客差這麼多?我們是哪裡有問題?(還是顧客有問題?)如何才能拉近我們間的「歧見」?而技術地圖正可以訓練我們思考市場的趨勢、產品功能的發展方向,而不只是由顧客告訴我們,我們被動地接收顧客所認知的市場資訊;
- 安於「快速滿足」顧客需求的經營模式,而不思考「預知顧客需求」的經營模式;也就是不思考採取由口袋中拿出早已準備好可以滿足顧客需求的經營模式;這種思維有一個重大的風險,萬一有一天其他的OEM(或ODM)公司可以預先知道顧客的需求,並好整以暇地滿足顧客的需求,那就是我們被淘汰的時候到了;
- 不認為自己的對產品的看法可以為顧客的產品加值,而只是等顧客提出需求,滿足之。
有一次與Dell的中高階主管談到台灣供應商的特質;他們認為台灣的供應商可以快速滿足顧客所提出來的各種需求,但問他們(台灣的供應商)未來有什麼可提供給Dell的新東西?則他們都沒有自己的想法,這點讓Dell很沮喪;於是我問Dell的中高階主管,是否願意將他們的技術地圖拿出來與他們的供應商分享,協助他們繪製配合Dell的技術地圖?Dell的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願意。
對以OEM(或ODM)型態為主的公司,的確會發生自己的技術地圖與顧客的需求差異很大,而顯得相當的沮喪;這種差異導因於雙方對市場的趨勢、產品的功能發展等的看法南轅北轍所造成;因此,企業應思考為什麼我們的看法與顧客差這麼多?有什麼方法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我們是否有機會與顧客一起繪製產品未來的發展地圖?而不是認為技術地圖對我們這種OEM(或ODM)類型的公司沒有用,我們只要快速滿足顧客所開出來的規格即可,畢竟「快速滿足」也是一種核心能力。
根據觀察,由於OEM(或ODM)類型的企業,其經營文化是上面或顧客告訴我們(工程師)要什麼?而自己不會去想應該做什麼!故在製作技術地圖的時候,當工程師被問到市場趨勢或產品發展趨勢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因而激發起排斥的念頭,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搪塞。
不可否認,在這種經營文化成長的工程師,想要其第一次繪製的技術地圖即具有可用性,有點緣木求魚;但在技術地圖繪製的過程中,促進了同仁間相的互動與溝通;最重要的是迫使工程師思考一個過去沒有考慮過的重要課題—我們所營業務的未來市場趨勢、產品演化、以及技術發展。
光是這一點,OEM或ODM類型的公司就值得做技術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