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研發人員績效考核的難點!?談到不論是從個人觀點或是企業觀點,研發人員(包含所有的組織人)的績效考核雖然很難,但卻是不得不做的企業作為。本篇接續上篇的主軸接著談談績效考核的目的、原則與標準。
一、績效考核的目的
在研發人員績效考核的難點!?提到,企業進行同仁績效考核的目的有:對工作表現的回饋、人事異動的決策、設立員工績效的標準以利員工遵循、發掘員工專業職涯發展的需求、進行人力資源規劃、以及增進甄選及雇用的有效性;若更深一步的衍生,進行同仁績效考核還可以:
1. 藉由主管與同仁的溝通,傳達企業對同仁績效表現的標準與期許;
2. 藉由主管與同仁開誠布公的交流,明確點出同仁來年努力的方向;並規劃同仁來年教育訓練科目。
也就是企業藉由績效考核來達到人力資源管理的:選才、育才、用才、與留才的四大功能。
二、績效考核的原則
既然同仁的績效考核是不得不做的企業作為,那麼績效考核的標準為何?整理如下:
1. 需有一定的績效考核標準
績效考核的標準反應企業(組織)對同仁工作表現的期許;因此績效考核要有一定的標準,並公告周知,讓同仁清楚明瞭企業(組織)的期許並作為行為的標準。
2. 績效考核的標準需與工作有關
當然這個績效考核的標準需與工作表現(績效)有關,或與企業(組織)期許的行為有關;工作表現(績效)可以是專利申請數量、也可以是問題解決成果、或為企業增加多少附加價值(如果算得出來的話);而企業(組織)期許的行為則可以是協助其他部門解決問題、維護企業形象、甚至配合企業進行社區服務…等等。
3. 有一定的績效考核程序
企業(組織)往往會規定在一年的某一段期間進行同仁的績效考核,同仁應提供什麼樣的相關資料或文件、績效考核的工作應該怎麼進行、以及結果發布的時間、…等等。
4. 須有回饋的動作
如前所述,績效考核的重要功能是明確指出同仁過去一年的工作表現,以及來年應精進的地方,甚至應受的培訓;因此,績效考核一定要有主管與同仁「交心」的活動,以及績效的回饋,這樣才能達到績效考核的真正目的。
三、績效考核的標準
說完原則,我們就來談談「績效考核的標準」;績效考核的標準應注意以下幾點:
- 明確說明必須達到的程度,例如:營業額、計畫成果、專利申請數量、…;
- 此標準是同仁可以達成的,如果同仁覺得達不到,就會失去努力的動力;
- 此標準是具體可以衡量的,主要是指量化指標;質化指標雖然很難量化,但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
- 此標準是可以訴諸文字,並廣為同仁所知;
- 是主管與同仁雙方認可的;當然很多企業的績效標準是企業單方面訂定的,代表企業對同仁的期許;但這些標準還是需要同仁心中認可,且願意去達成,否則不但會引起民怨,甚至產生消極的不作為;
- 有一定的期限或期間,績效考核週期往往是一年,但生產線與業務也有以月或季為考核週期的;
- 有一定的彈性,接受同仁不在標準內的績效表現,但卻又明顯提升企業的附加價值,並將之作為同仁的重要績效;因此,績效表格往往有一欄:其他,有利考核的自填項目;
- 可以隨時間與環境而調整的:企業(組織)每次考核結束應進行績效考核檢討會議,更新下期考核項目與標準,並及早公告周知新的考核標準;
- 以「工作」為標準,非以「人」為標準;例如:不應以學歷高低或職等高低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
- 量化績效與質性績效並重(留到第四節討論);
- 成果與過程並重(留到第五節討論);
- …等等(當然還可以增加)。
雖然我們強調績效考核專注於工作表現,也就是績效產出,而績效產出是由工作動機與專業能力所決定(詳見:如何激發研發人員的內在動機),但績效考核的項目往往不僅是績效產出,還包括人員的特質,如圖一所示;這些特質包括:思考與創新力,細項包括(但不限於):邏輯力、創新力、整合力、企劃力、…等等;社會連結力,細項包括(但不限於):人際關係、與人合作、領導力、溝通能力與意願、表達能力、…等等;乍看之下這些能力已經反應在工作績效之內,但其涉及到這個人的開創力以及好不好用;好用的人,他們深受高層的喜愛,企業(組織)高層會很容易且放心的將工作交給他們執行。
我常常向學生或企業人傳達一個心法,就是「放心」;做為一個大學生你在外生活,要讓父母放心,包括:生活自理、學業、交友、嚴守行為分寸、…;同樣的作為一個企業人,要讓主管、同儕放心,放心向你交辦事項、放心與你合作、甚至放心讓你面對客戶、…;作為高層則要讓股東、員工放心,放心讓他們將企業交給你經營,你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並讓企業永續發展;所以讓主管放心的員工,我認為他的考績一定很好。
圖一、衡量個人績效的面向
四、量化與質化的績效考核項目
績效考核可分為量化與質化兩的區塊,不可偏廢,整理如下。
1. 量化的績效考核項目
所謂量化的績效考核係指績效可以數字化的呈現,例如:報告或專利的篇數;管理有句術語:「量化的東西才能被管理。」許多企業推動KPI管理,將一切活動數字化,以便於管理。
但研發活動可以被管理嗎?研發活動的成果是管理出來的嗎?這點可能在思維上需要先辯證一下。
量化的績效考核標準整理如下(但遠遠不限於):
- 企業獲利機會評估:
- 評估新產品或新技術可為企業帶來的市場份額或獲利機會;
- 為企業帶來的實質收益,或節省的成本。
- 專案價值評估:
- 所執行專案的潛在利潤;
- 技術可商品化的機率;
- 技術的競爭力強度;
- 專案計畫與目標的配合度;
- …等等。
- 計數法:
- 申請或獲得專利的數量、發表的報告數量、獲得的獎狀或表揚、…等等。
2. 質化的績效考核項目
所謂質化的績效考核係指其績效難以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例如:顧客滿意度、同儕口碑、…等等;質化雖然難以評估,但往往更為重要;考核的項目整理如下:
- 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深度、完整程度與成果的品質;
- 解決困難、棘手問題的能力;
- 創新能力與開創能力;
- 應用新技術、新方法於工作上;
- 為企業引入新的知識或技能;
- 產生新構想的品質與可用性;
- 如期、如質、如預算、如資源(在給予的資源下,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程度;
- 敬業態度;
- 合作、溝通與知識分享的意願;
- 協助同仁完成工作的意願與盡心程度;
- 工作習慣與配合程度;
- 維護企業的智慧財產權;
- 客戶因為你而對組織印象的加分;
- 過失、無效率或錯誤的發生機率;
- …等等。
以上有些是質化績效指標,但有些則可用作「扣分」的指標(例如:過失率)。
總之,工作複雜度低、例行性的工作、獨特性低的工作往往採取量化的指標作為績效的衡量;反之,工作複雜度高、非例行性的工作、獨特性高、定義不清楚、且跨領域的工作往往採取質化的指標作為績效的衡量,如圖二所示。
圖二、量化與質化分別適用於不同類型的工作
五、績效考核不只看結果也看過程
以成果論英雄不完全合理,同樣的道理,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只看結果也不合理;由於研發具有創新的意涵,愈是創新可能產生的影響愈大,也是企業(組織)所期待的研發作為;但愈是創新,其風險就愈高;若企業(組織)僅以成果論英雄,那麼誰還有動力去創新;因此,針對研發人員的績效評估不但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 研究計畫設計的完整性與創新度
- 資料文獻的運用
- 研究方法的創新度與適合度
- 研究過程的努力程度
- 研究資料的處理品質
- 研究報告的整理,包括結論的合理性
- 研究成果的價值度(屬於成果)
- 研究成果的效益性(屬於成果)
- 研究成果的競爭性與保護度(屬於成果)
結語
既然績效考核是不得不做的企業作為,那麼就好好做;本文先從績效考核的原則、標準、指標、以及面向一一展開;且建議每次績效考核後,需針對此次考核進行PDCA的檢討與改進,以期更為完善。
下期我們再來討論績效考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