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新產品的創意從何而來?的文章討論到各種新產品創意產生的來源,但企業要長久發展,需要系統化的產品創意工具/技法以有效的探索新產品的構想!因此,未來幾篇文章將以結構化、系統化的角度來介紹這個主題。
我們依新產品的競爭屬性將新產品分為市場內、市場邊緣、與市場外等三類,如圖一所示(取自劉常勇教授網站);圖中淺橘色的區塊代表新產品在現有的市場與技術中競爭,代表性的形容詞是:產品品質與性能的提升、成本的降低;黃色區塊則代表新產業往產業邊緣擴張,代表性的形容詞是:衍生性新產品;淺藍色區塊則代表跳出原有的市場競爭態勢,尋找新的市場,代表性的形容詞是:藍海市場(藍海策略下文將會介紹)。

圖一、三種新產品的競爭屬性
我們再依新產品的技術新穎性與市場新穎性兩個軸向將產品進行新穎性的分類,如圖二所示;這張圖已於新產品的類型與技術地圖介紹過,圖中將企業的新產品歸類出七種不同類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以上的連結,進一步瞭解。

圖二、依技術與市場創新度將產品分類
綜合劉常勇教授與本人的分類,大致可以將新產品區分為以下三類:
一、現有產品改良與創新
二、衍生性新產品
三、革命性的新產品
本篇僅討論現有產品改良與創新的相關工具/技法,至於衍生性新產品與革命性的新產品的部份則留到之後的文章講述。
壹、現有產品改良與創新
現有產品改良與創新體現在(但不限於):產品增加新的功能、產品品質或性能提升、使用新技術的元件、元件合併、調整屬性、增加易製性、降低成本、更換材料、符合法規、…等等;重點鎖定在圖三的黃色區塊;可使用的工具/技法包括(但不限於):1. 順應時代潮流或技術發展;2. 九宮格法(9 windows);3. 焦點團體法;4. 調整顧客價值主張、調整產品屬性、…等等,以下簡要說明之。

圖三、產品改良與創新探討的領域(黃色區塊)
一、順應時代潮流或技術發展
最常見的新產品創意來源來自於全球、文化、社會、技術的變遷或潮流,這些變遷或潮流往往會孕育出革新性的產品,但更多的也會造就現有產品改良與創新;就現有產品改良與創新的角度而言,產品的架構變化不大,但為因應這些的變遷與潮流,產品的組成元件可能會大幅度的革新,例如以內燃機為主的汽車,由於技術的發展與環保的需要,已經由燃油汽車走向電動汽車,其中的動力由內燃機引擎走向油電混合引擎/馬達,相對應的油箱也走向電池。
因此,因應時代潮流或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1)先將產品以元件/功能的架構展開;(2)一一探討這些元件/功能是否在時代潮流或技術的發展中有革新的可能;(3)針對可以革新的元件/功能進行革新的行動;(4)將革新的元件/功能整合至原來的產品系統中。我們以HP噴墨式印表機為例,說明之:(1)首先我們將HP噴墨式印表機進行元件/功能的展開,如圖四;(2)其次,我們針對各個元件/功能是否有革新的可能或空間,例如:印字頭的定位更細小、印字頭由三原色改元四色或液滴更小、更改驅動晶片的效能,以加快列印速度;(3)最後,進行印字頭定位或印字頭的元件/功能的提升;(4)將更新的定位功能或新的印字頭整合至原本的產品中,即可獲得新一代的噴墨式印表機。

圖四、HP噴墨式印表機系統功能展開圖
值得注意的是,產品系統(可以將產品看做由元件/功能組成的系統)可能只是部份功能的提升,外觀看起來也沒什麼變化,但元件/功能可能已經大幅度的革新了,例如手機由2G走向3G、4G、5G、甚至6G,但外觀卻完全沒變,顧客只覺得上網速度變快了、手機可用的APP變多了,但對手機外觀的感覺沒有太多的變化,但對手機的喜愛程度或離不開程度卻不斷的增加了。
綜合以上,順應時代潮流或技術發展的現有產品改良思維可整理如圖五,圖中現有產品系統與未來趨勢間的交集即為可以著墨的地方,未來趨勢包括(但不限於):市場潮流(例如:車輛走向電子化)、顧客需求演變、環境變化、技術發展、甚至產品系統發展的趨勢(例如:產品走向短小輕薄發展、可攜帶式、模組化、連網化、…(進一步解釋請見註釋));產品系統則可以將產品系統拆解成主要功能,並以功能方塊圖的方式呈現,看看那個功能受到或影響未來趨勢,即以該功能為主要著墨點,構思下一代產品的形貌;這樣的操作,我稱之為產品新穎化,也就是在現有產品架構微幅調整或不變下,產品某項功能進行大幅度的革新,讓使用者很有感,以全新的產品看待之,但操作習慣卻變化不大。

圖五、產品系統與未來趨勢的交集處即為著墨的焦點
二、九宮格法(9 windows)
許多年前,我在瞭解TRIZ的工具時第一次接觸到九宮格法(9 windows),當時就覺得很有用;九宮格法的操作方法很簡單,首先準備一張三橫三豎的方格子,如圖六所示,圖中最中間的部份是現在的(產品)系統,左邊是(產品)系統的過去、右邊是(產品)系統的未來;下面三個格子的中間是(產品)系統的各個元件,左邊是各元件的過去形貌、右邊是未來的形貌;上面的三個格子是超(產品)系統,也就是(產品)系統屬於哪個更大的系統中運作的,例如汽車是運輸系統的子系統,但汽車也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子系統,汽車也可以大陸結婚聘禮的子系統;超系統可以很多,但你在選擇的時候可以選擇你產品實際運用到的超系統為焦點。

圖六、九宮格法(9 windows)的系統、次系統、超系統與過去、現在、未來
以圖書館為例,我們由最中間的格子開始,也就是「圖書館」,我們向下思考構成圖書館的重要組成元素(次系統)是什麼?當然是紙本書(現在已經擴及到媒體了,例如電子期刊、DVD、…等等)、書上的條碼、放書的書架、借書人、櫃臺管理員、…等等,其實仔細想想圖書館的重要組成元素還真的很多;其次,由重要組成元素往右發展到未來,這些組成元素可以變成什麼樣子?例如:紙本書可以是電子書、條碼可以是RFID、書架可以變成ipad的電子書櫃、借書人也可以變成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櫃臺管理員可以不用了,變成RFID接收器、…等等;這些革新的組成元素都不是新的,而是現成的,我們只是拿來用而已;我們再將這些新的組成元素整合起來,看看圖書館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可以很輕易的想像到未來的圖書館根本可以不用實體,而是放在雲端的資料庫、你也不是看紙本書,而是看行動裝置;此外,這個圖書館也是圖書館聯盟的一部份或是文化、教育的一環(超系統);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未來,也可以很輕易的想到,全球國際化的雲端資料庫、世界村、各民族的文化融合,當然也可以變成新的學習型態等等。

圖七、圖書館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九宮格法(9 windows)是個很有用的工具,但使用上要注意一點,它被歸納為TRIZ的一種工具;TRIZ強調系統演化、工程矛盾問題、解決物理問題、…,但比較不涉及探索顧客/使用者的需求,就如同現在很夯的AI技術,它(AI)在許多開發者的共同發展下,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有自己的發展路徑,不是誰可以控制的;系統在TRIZ學者的眼中也是一樣,系統好像有生命一樣,會朝著一種規律發展,自己進行演化,不是誰可以控制的;因此,深入瞭解TRIZ,對產品系統的演化也會有一定的掌握,對開發新一代的產品會很有幫助,只是這個演化與顧客/使用者的需求關係不大(應該說顧客/使用者的需求內隱了),在運用上要特別注意就是了。
總而言之:
藉由探討系統、子系統、超系統的前世、今生與來世,也可以獲得大量的啟發!
三、焦點團體法(Focus Group Method)
焦點團體法是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通常用於瞭解人們對某個產品、服務、觀點或主題的看法或感受,所進行的小組討論會議;由於焦點團體法已廣泛用於企業獲得產品改良構想的重要手段,不需要我在這裡重複敘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先去ChatGPT查查什麼是焦點團體法?焦點團體法的操作步驟?即可,當然也可上網找找相關資料,於此就不再贅述了。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焦點團體法是邀請產品的重度使用者與會討論,因此這樣的會議只會圍繞著現有的產品打轉,獲得現有產品的改善建議,不會產生新的產品構想,因此特別適合(或僅適合)獲得現有產品的改良建議時使用。
四、調整顧客價值主張、調整產品屬性
價值主張是企業或品牌對其產品或服務所提供的獨特、有價值的特徵與好處的陳述,旨在向目標顧客傳達其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與優越性;這個主張是為了讓目標客戶能夠更好地理解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從而增加他們購買的意願(整理自ChatGPT);價值主張的成功需要透過瞭解目標顧客的需求與偏好,確定獨特賣點與對顧客的利益點,並運用有效的行銷手段與管道,將產品價值主張傳達給目標顧客;透過強有力的產品價值主張,企業或品牌能夠增強客戶對其產品或服務的認可與忠誠度,進而提高銷售與市場份額(整理自ChatGPT);再一次,ChatGPT對價值主張有清楚的解釋。
那產品改良與創新與顧客的價值主張與價值主張的調整有什麼關係,讓我們先談談另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同樣的,我們就看看ChatGPT怎麼說。
藍海策略是一種企業策略理念,透過創造新的市場或產品領域,避免競爭激烈的市場(紅海)而達到成功的目標;藍海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創造市場,而非在現有市場中與競爭對手競爭。具體而言,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達成(整理自ChatGPT):
- 創造價值:透過瞭解顧客/使用者需求與消費習慣,創造獨特的産品或服務,並提供超越現有市場競爭對手的價值與體驗;
- 擴大市場:透過創新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創造新的市場領域,並吸引更廣泛或另外未被滿足的顧客群(市場區隔);
- 實現領導優勢:透過持續的創新與領先地位,建立起在新市場領域中的領導地位,使競爭對手難以追趕或超越。
由ChatGPT對藍海策略的描述可知,在深入瞭解顧客/使用者需求與消費習慣之後,發掘(或發覺)一塊未被滿足其需求的顧客群(市場區隔),進而調整產品屬性,也就是調整顧客價值主張,以滿足這群顧客群(市場區隔)的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供全新的產品或簡單調整(增加或刪減)產品原有的功能或強化或降低產品原有的性能,以符合顧客/使用者的需求。
結語
綜合以上,產品改良與創新延續著現有產品的架構,1. 依照趨勢(顧客/使用者喜好變化、系統演化、政經社技趨勢)將部份元件革新;2. 或將產品系統拆解,探討各自的可能演化,將現有產品新穎化;3. 或是問問重度使用者,他們對產品使用上的不便、期望等,獲得下一代產品的靈感;4. 或者深入瞭解顧客/使用者的需求,調整顧客的價值主張,以滿足一群未被現有產品滿足的顧客群;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手法可以運用,於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註釋
系統演化是TRIZ創新方法論的重要支柱,其核心理念是透過揭示技術系統的演化規律,幫助人們發現與解決技術問題,並促進技術創新的發展;TRIZ的核心思想是技術系統的演化具有可預測性與普遍性,可以被歸納為一些基本的趨勢,這些趨勢串成一線即稱之為系統演化線,系統研究者可以透過對已有技術系統之演化模式的分析與掌握,瞭解系統下一步的發展走向。(修改自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