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繼續討論技術地圖導入的第二步驟技術地圖的製作。
圖 Phase II 技術地圖製作的四個步驟
1. 市場環境與競爭策略建構
本步驟以策略規劃為主軸,並建議以核心能力的思維進行;本步驟的工作為:
(1) 核心事業辨識。
(2) 所營事業市場區隔分析。
(3) 各市場區隔的競爭力分析與市場的選擇。
(4) 繪製市場發展地圖。
若企業是第一次導入技術地圖的工作,因此主要參與的事業部可能並非負責公司的核心事業,故第一次試辦時可先跳過(1)的工作,直接進行該事業部所營事業的市場區隔分析,留到未來全面進行技術地圖導入時再整體考量。在進行市場區隔分析時,依公司的導入策略可委託外界的顧問公司進行詳細的市場區隔分析、或由企畫部門負責、當然也可由熟悉該市場的專家(公司內部或外部專家)以研討會的方式進行市場區隔的辨識工作。但無論採取什麼方式,市場區隔的辨識為重要的工作,直接影響後續競爭力的分析與市場的選擇。在確認市場區隔與其重要的市場驅動因子之後,則進行競爭力分析,同樣地可參照以上的方式進行該事業部在各市場區隔的競爭力分析,並進行市場區隔的選擇;所謂市場區隔的選擇並非僅選擇一個市場區隔、或僅選擇現在想切入的市場,而是規劃未來數年擬依序切入的市場區隔。由於市場的選擇(包括現在與未來)為重要的經營策略,因此本步驟的結果最好由指導委員會認可後方才定案。由於本步驟涉及市場區隔的選擇與競爭力的分析(甚至分析後的競爭力補強規劃),故本步驟定義為策略規劃。因此,本階段的工作不但企畫單位需扮演重要的角色,且高階主管應主動參與,以掌握企業的經營方向。
2. 產品規劃
本步驟主要的目的為各市場區隔進行產品的規劃,也可定位為產品策略;相關的工作包括:
(1) 目標市場區隔的市場驅動因子分析,包括市場拉力與技術推力兩大驅動因子。
(2) 市場與技術驅動因子的發展趨勢預測。
(3) 以品質機能展開檢視市場驅動因子與產品功能驅動因子間的對應關係、產品功能驅動因子趨勢分析、以及產品競爭力評估。
(4) 產品軟、硬體與技術平台的建構與規劃。
(5) 主要技術盤點。
(6) 繪製市場/產品/主要模組/技術等技術發展地圖。
本步驟的工作主要由行銷部門與研發部門(或產品開發部門)共同擬定,但研發部門(或產品開發部門)負重要的責任;企業若要強化產品(或研發)競爭力,本階段相關的工作與工具,如市場調查、技術預測、品質機能展開、產品平台(包括產品功能平台、軟、硬體平台與技術平台)規劃等,皆需建構優質的能力。本階段的工作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資料蒐集、問卷調查、專家訪談、趨勢預估、研討會議…等等。
3. 技術發展策略擬定
本步驟的重點為技術盤點與技術發展策略的規劃,相關的工作為:
(2) 規劃各類技術的發展策略,包括內部研發、委託研究、技術移轉、聘請顧問、延攬人才、技術授權、合作研發…等等。
本步驟的工作由研發部門負主要的責任,以研發部門內部研討的方式進行即可。
4. 綜整與行動計畫
本步驟的重點為資源需求的分析、技術發展優先順序排定,以及綜整與確認技術地圖的成果,相關的工作包括:
(1) 研發預算規劃。
(2) 技術項目發展優先度排序。
(3) 技術發展項目組合管理。
(4) 完成技術地圖總圖。
(5) 完成技術地圖文件。
項(1)之研發預算需經指導委員會以及公司財務部門的核定後方能確認;而項(2)與項(3)的工作由研發部門依預算的額度進行相關的規劃工作,然若經費嚴重不足,則需報請指導委員會提高研發額度,或鑒請調整市場策略、產品策略或技術策略;最後則由全體專案成員依權責完成技術地圖的相關文件與技術地圖總圖的製作工作,報請指導委員會審核。
建議將製作完成的技術地圖以以下的項目檢核,以確保技術地圖的完整性:
1. 能具體地闡明、分析與綜合市場與技術的發展趨勢與挑戰;亦即能確定未來中、長期市場將如何演化以及辨識出需進一步研發的特定技術。
2. 能為公司辨認出具有競爭優勢的市場區隔,以及在該市場區隔經營所應擁有的關鍵技術和能力。
3. 能以邏輯方式繪出市場/產品/技術/資源的關係。
4. 定義出各市場區隔的產品規劃與該產品的特殊屬性與規格;並辨識出影響產品功能或規格的重要技術項目。
5. 定義出產品創新與技術創新的關鍵時刻(時間點)。
6. 定義出各時間點技術應達成的目標(功能與規格);並辨識影響技術研發成功的關鍵因素,並規劃降低風險的行動計畫。
7. 明確定義出技術發展的優先順序。
8. 提出明確的市場、產品與技術發展行動要項。
9. 提供具體、計量的績效指標,可作為後續計畫執行與管控的依據。
10. 技術地圖各元素(市場區隔、產品、技術、趨勢、規格、功能…)的呈現,皆有完整的分析報告佐證。
11. 技術地圖的結果明確定義出需決策的項目,並提供完整的決策資訊以利決策。
12. 各項成果經得起推敲與討論,也就是具可靠性與可重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