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企業導入新的作為,例如六標準差、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等等,甚至最近影響廣大學子學習與升學,並吵得沸沸揚揚的教育部108課綱,由於需要組織成員跳脫舒適圈,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與思維,埋下組織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導入的失敗率(或不成功率)非常地高;企業導入技術地圖也是面臨相同的情況,因此,企業導入技術地圖切不可掉以輕心,以為主管下個命令自然水到渠成;反之,亦須小心翼翼,步步為營。
除非特殊狀況,一般而言,企業導入策略有以下三種策略,說明如下:
- 一次性全面導入:所謂一次性全面的導入係指組織在完成規劃後全面地推動新的運作機制(或體系),並設定在某一個時間點全面地將現有的運作系統(或方式)淘汰,而代以新的系統(或方式)。採取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快速、成效立即顯現;但缺點是風險太高,萬一推動失敗,不但勞命傷財、還嚴重斲傷企業運作的信心、和諧、士氣以及主管的威信與主事者的聲譽;故除非很有把握,否則不建議企業採取一次性全面導入的策略;但有些特殊狀況下,有時亦必須採取此一策略,方能成事;例如醫院的掛號、看診、領藥系統必須全科別、全流程一次改動,一次完成;各流程與各科別單獨無法切割,因此採取一次性全面導入的方式;學校的會計系統、選課系統、…等等亦屬於此一情況;
- 滾動式導入:滾動式導入則為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導入;在一個部門推動的過程中,吸取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作為下一個部門動的參考;採取這種策略的缺點是速度慢、時間拖得很長,如執行力差的組織,可能推動一段時間之後即胎死腹中;但優點是推動失敗的風險低,並可累積經驗,節省「試誤」(try and error)的浪費;
- 試辦後再全面推動:所謂試辦後再全面推動係指先找一個部門試辦,若成功則全公司推動,若推動過程中不順利或失敗,則檢討、改正後再全公司推動;採取這種策略的特點為風險低,但速度也不會太慢,屬中庸之道;大型組織大都採取這種策略,也是較適當的方法;然挑選哪一個部門率先試辦,則是一個學問。基本上可以採取兩種方式,分別是「指定」法與「欲擒故縱」法;前者顧名思義由組織的高階層指定或尋求願意率先實施的部門先開始;後者則組織起初採一次性全面導入,並舉行廣泛的教育訓練、研討會與推動工作,但並不「如火如荼」地大力推動,然在執行一段時間之後,例如三個月、半年,則可發現某些部門認真辦理、而某些部門則虛應一故事;此時組織將資源投入認真辦理的部門,加速該部門的成功,並彰顯隨之而來的成效,成為組織的「典範」;此時組織的其他部門在成功的「壓力」之下以及組織經驗累積的推波助瀾,則順勢將該革心作為,例如技術地圖,推廣至其他部門;此種推動策略往往見諸於組織龐大而各部門不容易以命令的方式採取同一步調的組織所採用。
至於組織導入技術地圖的步驟,請參考:技術地圖導入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