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設計思考、產品/市場契合、或是創業實務與教育務都強調對你們的洞見、產品、以及商業模式建立假設清單,並驗證之。
例如在設計思考的第4~5步驟分別為製作原型與測試驗證,製作原型強調簡單、快速,低成本、即使是粗糙也可以接受(甚至鼓勵),製作原型的目的即是與使用者確認與驗證自己的想法(詳見:設計思考的步驟);該文闡述設計思考執行到創意發想時我們的思維已經進行了兩次大的躍進,一次是洞見與POV,一次是創意發想;不論你再怎麼努力,你對研究對象的洞見都是你進行小樣本觀察或訪談所體悟出來的,而最後勝選的POV也是由眾多不同的觀點中挑選出來的,是否廣泛適用,需要被確認;此外,創意發想則是你針對洞見、POV所發想出來的解決方案,是否真能打動使用者,也需要被確認;這個需要被驗證與確認的東西我們就稱之為假設。
而在創業的領域,Steve Blank【註1】認為新創事業絕不是大型公司的縮小版,並將新創事業定義為:「新創事業是一個以探索有成長性、有再現性、能夠獲利的商業模式為目標的暫時性組織。」(Blank & Drof, 2013)這句話顯示在Blank的眼裡,當新創事業尚未驗證其構想具有成長性、再現性與獲利性之前什麼都不是;Blank將新創歷程分為:客戶發掘(customer discovery)、客戶驗證(customer validation)、客戶創造(customer creation)、以及公司創建(company building)等四個階段;並強調不斷地疊代與軸轉(pivot)直到你達成產品/市場契合的境界;其中顧客驗證即是驗證創業團隊商業模式的成長性、再現性、與獲利性,這個需要被驗證的東西我們就稱之為假設(詳見:產品/市場契合為什麼那麼重要?)
那創新創業的假設的定義是什麼?
我將創新創業假設定義為:「會讓你的創新或創業遇到重大阻礙的自以為是、未經驗證的想法。」其中的關鍵詞包括:創新或創業、重大阻礙、自以為是、以及未經驗證,以下分別說明之。
以上對假設的定義僅限於創新或創業領域,在其他的學科有不同的定義;所謂重大阻礙係指如果犯下這個錯誤(對創新或創業的假想錯誤)會讓你的創新或創業必須重新思考、重新來過、甚至草草收場;自以為是係指你或你的團隊是這樣認為的,但沒經過驗證;未經驗證當然是指還沒有經過使用者的實際體驗,並證明有效或喜歡。
在說明之前,我們先看兩個例子。
案例一、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鴿子為患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第三校區的人文暨管理大樓不知什麼時候鴿子開始聚集,且愈聚愈多;到處是鳥屎、鴿毛、鳥巢;其中樓梯的扶手就成了鴿子聚集曬太陽的地方(如圖一),樓梯扶手上面都是鳥屎,師生上下樓梯很不方便;鴿子不能煮來吃,只能驅散,這當然無效,那怎麼辦呢?
圖一、鴿子在扶手上曬太陽
於是學校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在扶手上架一條細鐵絲,讓鴿子無法站立,以解決鴿子有事沒事(鴿子都沒事)站在扶手上下鳥屎的問題,如圖二;那時候,我不知道花了學校多少錢,只見到好長一段時間到工人在扶手上架細鐵絲線。
圖二、花了大錢建的鐵絲線
那效果如何呢?如圖三所示,我們發現不但沒有將鴿子趕到其他地方,牠們居然還可以在鐵絲上站立,甚至度估。
圖三、鴿子在鐵線上度估
可想而知,這些錢是白花的。
那到底哪裡出錯了呢?
簡單地說就是在設想:鴿子與人一樣無法在鐵線上站立;但這個設想顯然錯了,當作下去之後,要改正就很難了;這個設想我們就稱之為假設。
因此,不論是設計思考、產品/市場契合、或是創業都有很多我們自以為是的設想(假設),這些假設必須一一被驗證過後才能大幅提高成功率;而這些假設最好能有實體的東西讓使用者使用或把玩,而不是用嘴說的,這個實體的東西我們就稱之為原型(稍後會有文章專門解釋);由於這些假設還沒有被驗證為「真」,因此原型的製作盡量簡單、低成本,即使驗證過後即丟也不可惜。
案例二、一個LINE上廣為流傳的一個例子(為節省篇幅,我精簡了一些內容)。
“一個牧場主養了許多綿羊;他的鄰居是個獵戶,院子裡養了一群兇猛的獵狗。
這些獵狗經常跳過柵欄,襲擊牧場裡的小綿羊。
牧場主幾次請獵戶把狗關好,但獵戶雖然口頭上答應,可沒過幾天,他家的獵狗又跳進牧場橫衝直闖,咬傷了好幾隻小羊。
忍無可忍的牧場主找鎮上的法官評理。
法官聽了他的控訴,之後說到:「我可以處罰那個獵戶,也可以發佈法令讓他把狗鎖起來;但這樣一來你就失去了一個朋友,多了一個敵人;你是願意和敵人作鄰居呢?還是和朋友作鄰居?」
「當然是和朋友作鄰居。」牧場主說。
「那好,我給你出個主意,…」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到家後,牧場主就按法官說的挑選了3隻剛出生最可愛的小綿羊羔,送給獵戶的3個兒子。
看到潔白溫順的小綿羊,孩子們如獲至寶,每天放學都要在院子裡和小綿羊玩耍嬉戲。
因為怕獵狗傷害到兒子們的小羊,獵戶做了個大鐵籠,把狗結結實實的鎖了起來。
從此,牧場主的羊群再也沒有受到騷擾。
為了答謝牧場主的好意,獵戶開始送各種野味給他,牧場主也不時用羊肉和奶酪回贈獵戶。
漸漸地兩人成了好朋友。“
我們稱讚法官好聰明之餘,不知道有沒有人質疑法官的建議真的行得通嗎?
我們就以挑剔的角度看看法官的建議是構建在哪些假設之上的!整理如下(但不限於):
- 獵戶的小孩喜歡小羊(除非特殊情況,哪有小孩不喜歡小動物的);
- 獵戶鄰居同意自家小孩接受養羊鄰居的小羊餽贈;
- 獵戶鄰居是把自家的獵狗關籠子,而不是把小羊關籠子,或帶到室內養;
- 小孩上學期間,獵戶鄰居依然把自家的獵狗關在籠子裡;
- 長期被關在籠子裡的獵狗不需要出來透透氣;
- …
想想只有以上「假設」都為真的時候,這個故事才圓滿;但這可能嗎?
本篇開宗明義即提到:會讓你的創新或創業遇到重大阻礙的自以為是、未經驗證的想法,我們稱之為假設。
在前面已經提到過,為什麼在設計思考時需要驗證假設,於此就不再贅述了;在產品/市場契合時,我們則需要確認所開發產品或服務的訴求、功能、與性能水準符合目標客群(市場區隔)期待,並願意掏錢來買;在創業時,除了產品或服務需符合目標客群(市場區隔)的期待外,商業模式的各個環節與元素的假設都需要被確認,才能大幅降低創業的風險。
創業團隊在向投資人簡報時往往需要準備該創業項目的風險分析,以向投資人說明這個創業項目可能會面臨哪些風險因子,並提出因應之道;如果創業團隊沒有準備,或向投資人表示他們的創業項目沒有風險,則投資人會認為創業團隊對他們要做的創業項目專研的不夠深入,而會傾向不投資;但以我的觀察,創業團隊往往是就外在的環境變化進行風險分析,例如:競爭者降價、潛在進入者進入、原物料大幅波動、…等等,而不是針對他們創業項目的本質(假設)進行風險分析,有點本末導致。
記得我創業時,資金已經到位,我正在準備辦理公司成立事宜,並積極構思經營細節,以及找合適的廠房;有一天我拜訪投資我的創投金主,他問我:你最近在忙什麼?我說:正忙著成立公司與找廠房,並拿出我整理好的一百多項待驗證的清單給他看;他很驚訝我在做這件事,卻沒認為原來你的創業項目有這麼多的風險,而是稱許我把事情想得那麼透徹。
這是真實的故事。
很多人形容創業是一股腦的向前衝,或者說創業就是不能想太清楚,想清楚了就不會去創業了,因為創業的道路上佈滿荊棘;但我要說,創業不是賭博,創業的過程是不斷的降低創業風險的過程;而降地創業風險的方法,就是想清楚;但將你創業項目的假設想清楚、並一一驗證,才是確保創業成功的不二法門。
驗證或確認假設已是目前創新創業的共識與共同語言,下次聽到人家問你,你的假設是什麼?不要一臉懵懂,不知道對方是問什麼?
註一:https://steveblank.com/
參考資料:
Blank, S., & Drof, B. (新華都商學院譯), 2013, 《創業者手冊》(The Startup Owner’s Manual),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